IM新闻
金融行业为什么都是劝退不劝进?
我自己评价一个行业的时候,遵循的是一种和其他许多人不一样的逻辑,叫做“洼地原则”。
就是说,我们评价XX行业时,不要先看这个行业的顶尖赚多少钱、有多好的前景,相反的,你先看一下这个行业的中层和底层混的怎么样,这样才会比较客观。底层,顾名思义就是这个行业的洼地,所以叫“洼地原则”。
为什么要先看一个行业的洼地而不是一上来就紧盯行业的塔尖尖呢?因为行业的塔尖尖没有任何的代表性,如果你只看一个行业的巅峰,你会发现什么行业都可以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好像任何人进去了都可以发大财一样,给你造成一种不现实的错觉。
比方说有的人想去搞网络直播,IM体育官方在线年我还真的没看到多少人做这个,2014-2015年那会儿更是基本没怎么见过,为什么这1-2年突然之间涌出来这么多人做直播带货?因为金字塔尖的两个人频繁的被曝光收入,动辄一场直播赚几千万,这种巅峰效应太吸引人了。没错,就是薇娅和李佳琦。
如果你只看直播带货行业他们两个人的收入,任何人都会觉得非常心动,因为真的没有太多行业能够动辄就赚几千万,还不需要风吹雨淋,冒太大的风险,也不犯法。
可是在大家都紧盯薇娅和李佳琦的时候,那些不怎么知名,辛辛苦苦在镜头前把口水都嚼干了却只卖出去几双鞋子的主播大家有关注过吗?估计没几个人关注。但是人家确实努力了,方法也没有用错,问题在于 —— 他们走的是一条极度内卷,且资源高度集中的道路。先进来的人把人气都攒足了,别人吃肉、别人喝汤、你就只能跟着他们后面嚼一点骨头渣渣......
大家稍微动脑子想一下:不说所有卖煎饼果子的,哪怕这个行业里有70%的人能够无压力的达到这个收入水平,那写字楼里都没几个人了.........谁还去上班啊?天天被老板压榨,卖煎饼果子多轻松,想收摊就随时收摊,来去还自由
“如果我们审视任何行业都只看最顶尖的那批人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任何行业顶尖的人赚钱都多。如果一个行业的顶点都不赚钱,那这个行业早就消失了.........”
而金融专业之所以遭到这么多人的劝退也是因为这个 —————— 太多太多的人只看到了金融行业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底层和中层的人过的如何他们根本就不清楚。他们以为只要进入这个圈子就可以黄袍加身,躺着都能赚到比其他行业多得多的钱。
我原来有次发帖讲这事的时候,有人反驳我说:那金融行业混的再怎么惨,也比我们XXXX行业的要好啊。
拿金融行业底层的两个标志性岗位来举例吧:银行柜员 、 证券营业部客户经理。请大家先看下面这个有关《为什么银行柜员工作像在坐牢》
作为一个在银行正儿八经工作过一年半载的过来人,我想负责人的告诉大家:这个视频不是在戏谑,不是在耍宝,银行柜员的工作真的就是这种感觉,甚至比视频里的表现更加残酷
如果你的院校不拔尖,实习含金量也一般,甚至没有几份像样的实习,家里又没有可靠的关系,这种背景跑到金融行业里来大概率就是做这种工作。如果我告诉你,你心中期盼已久的金融是这样的一种结局,你还会对金融如此推崇吗?
有人说:哎呀,不会的,这只是少部分金融人的结局。我努力学,认真学,肯定不会沦落到去做柜员的这种地步
问题是:有几个金融人是真的不努力呢?又不是你一个人在勤奋在刻苦,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核心岗位就只有那么多。僧多粥少,难免就会内卷......
江苏卫视最近携手华泰联合证券办了一个综艺节目叫《闪闪发光的你》,类似金融版的《令人心动的offer》 —— 招一批学生进一个企业实习,记录他们的表现。
虽然这个节目金融专业知识和业务流程方面的内容拍的很业余(可能是内部信息不方便对外公开,所以剧本写的有点烂),但是参加节目的学生背景那叫一个拔尖,随便贴几个人的履历你看看:
虽然这节目的确拍的很不专业,但里面人的履历是实打实的。哪怕为了制造节目效果,这个效果都不是什么人来“制造”的
况且华泰联合还不算最最最顶级的券商,上面还有三中,还有高盛、大摩这种外资券商。你自己想象一下前面那些机构都是招的些什么人......
本人私募入行,现在在公募基金,见识过太多残酷的真相。看到很多人大学喜欢选金融经济类专业,毕业后想在这行发展,但其实大部分人会是失败者。入行门槛太低,有些大专都学金融,但简历估计HR都不会看,好岗位招的就两种人:第一种有资源的,要么家里有钱可以拉业务,要么家里当官,为什么大家都懂。第二种,名校毕业,个人能力强,来干活的。现在内卷到什么程度呢,公募基金校招211.985起步(实际985吧),核心岗位只看清北复交(实际上只看清北)。社招呢?据闻易方达曾经放了一个研究员的坑,有上千封简历。HR哪有时间精力一个个看,直接从学校筛选了。社招这种更应该注重工作经历的都从学历去筛选,卷得不行。大部分人根本连行业门槛都达不到,你能找到的岗位是什么样的,自己想吧。即使你入行了,软硬实力都没这些名校的强,你要如何做出成绩?这年头都强强合作,没资源匹配,别人都不带你玩好吗
什么金融行业、金融精英、金融思维,等等等等,任何东西和金融连起来,听起来就非常高端,是不是立马感觉就不一样了?
再加上大家看到的各种电影和新闻里什么金融大鳄,什么资本大佬,什么资本永不眠,什么金融战争之类的,搞得这个行业就像在天上飞一样。
如果你不是顶级学霸,或者是家里特别有钱、特别有资源,那你还是不要考虑金融专业了,有限的分数如果换一个专业的话,说不定都可以上更好一点的大学。
或者说,你也可以考虑金融专业,但是千万别怀着不切实际的期待,别觉得自己能成为资本大佬,那会让你过得特别痛苦,你大概率就是一个正常的上班族而已。
但凡觉得金融行业特别牛、特别赚钱的,基本都是外行。毕竟一切对于行业的浪漫幻想本质源于无知。
金融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行业,你有钱,有资源,你赚得盆满钵满,大家吹捧。你没钱,没资源,你就是给大佬打工。这个行业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不太友好的,是真正的「达尔文丛林」。
我非常理解大家的疑问,毕竟很多学金融的人,目标都是很明确的,就是想赚钱,想社会地位高。这不可耻,谁选专业也不是为了用爱发电的,我当年学金融真的就是冲着以为能赚到大钱去的,然后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金融行业赚钱和你一个普通从业者赚钱是没有关联的,你不一定赚钱,甚至可以说,作为普通人的你,一定赚不到很多钱。
有人动不动就拿那些金融大佬的高报酬说事儿,但问题是不能看最高工资呀,任何行业拔尖的人都是神仙中的神仙,一个行业的顶点要是都不赚钱,那只能说这个行业没有存在的必要。
还有人说看平均工资。这个有一定道理,但不要迷信,因为金融行业属于典型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所谓平均数都是被极少数特别牛的人给拉上去的。
你要看的是,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普通的金融从业者的待遇,那才是你以后的待遇。
很多人对金融行业的理解都是什么投行啊,并购啊,量化交易啊,精算啊,基金经理啊,其实这些只占这个行业 1% 都不到。
银行求人办卡存款卖理财办 ETC 的,整天脸上堆满了假笑,手上抓满了米面粮油。
绝大多数人的归宿,就是干这个,收入真没高到哪里去,但是压力一点不少,动不动就是被指标弄得上蹿下跳,经常要拿着传单出没于小区和写字楼,一层一层地推销产品,跟保安斗智斗勇并且经常输。
不信你问问身边的基层金融工作者,是不是每人都是几十种花样百出的指标,做不完就得扣钱,扣到最后恨不得让你打白工。
光扣钱也就算了,而且一点业余时间都没有,好不容易有个假期,要么是被逼着去做营销、去扫楼,要么就是被抓着去参加一些什么用都没有的培训,还动不动就要考试,考不好还要被批评,还要扣钱。
很多机构开始大量降低标准招聘基层员工,然后招进来之后先让员工自己买一堆产品,然后发动员工拉着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买一堆产品,价值榨干之后就可以把员工干掉了。
而且吧,其实你去做这样的工作,根本都不需要你是学金融专业的,实际上基层金融工作者学啥专业的都有,金融机构也不在乎,反正干的是销售的活儿,也用不着你学金融。
很多银行的分支行行长都是学历不高的人,但是人家有资源、有关系、有业绩,手下一堆高学历的人还得天天听他水平不高的训话,但没办法,金融业就是靠业绩说话。
很多学历爆高的高才生往金融机构底层跑我看着都心疼,这些工作考验的是销售技巧,根本不是你的学识储备,这就等于你掌握了微积分还要和很多普通人比背九九乘法表,很荒谬。
放弃自己的优势资源,去做劣势的工作,其实性价比不高,考公务员都要比这个性价比高 100 倍。
另外,金融机构基层岗坐久了,由于很多事情太让人恶心,压力又太大,很容易出现一些负面情绪,从而导致抑郁。
当然有啦,而且有不少。但这些人,往往都是金融机构的中高层,以及投行的核心岗位。
过去三十年,的确有很多白手起家的金融人才,但那是时代的机遇。现在,金融机构的中高层,在 99% 的情况下是看资源,而 1% 的情况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攀上了有资源者的高枝。
第一种,有资源的,入职就能带着项目进来的。这些人是爹,他们来上班就是给公司面子。金融本质就是调配资源吃差价,是资源驱动的行业,能够供给资源的人,自然就是亲爹。
一般都是各种二代,人家本质上就是来资源变现的,只不过金融行业很适合利益交换而已。
只要你是二代,金融行业就欢迎你的加入,和其他二代们一起快乐地多人配合,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他们收入高不是因为金融牛,是因为他们本身就牛,不管干什么,有资源的都牛。
众所周知,只有先进行业才会有缺点,才有有劝退,才会不适合普通家庭的学生学;
而垃圾专业,都非常有情怀,够解决我们被掐脖子的行业问题,而且也没有35岁危机,都是会越老越吃香,都非常好就业,非常适合没钱,没关系,没背景的“三无家庭”出身的学生去学。
金融行业可以分为明面上和暗地里,明面上就是大家普遍听说和能接触到的业务,我们一般称为——做二级的;至于暗地里一般都是限于特定人群和企业开放的市场,一般除了业内人士普通人很少接触这块儿,我们一般称为——做一级的。
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冲计算机,每个月拿个2万工资,我就满足了,做个普通社畜挺幸福的(结论)
金融行业是世界上参差最大的行业,没有之一(公务员除外);我奉劝大家,穷苦孩子没有背景真的少来这里面瞎混,很难稳定的,很难稳定;
个人认为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提供了一个从社会资金流通的技术角度去了解世界的框架,除此以外,没了(抱歉,目前我也没有賺到钱);
金融前台核心只围绕两样东西——钱和项目;本质上所有的金融业务都是基于这两样东西产生的,钱的情况基本分为以下两种:
在二级市场里,你也可以把项目换成金融产品去理解;其实我觉得用银行的概念去理解资金的融通更加直观(本质上),而由某个具体项目(项目可以理解得更宏观一些)无非就是一个承载体,所谓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金融产品也为这个大项目服务。所以学好金融框架和结构才能让你在这个市场上得心应手,至于技术,技术是属于服务类,技术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条属于个人理解,但是小vc和小pe特别喜欢本末倒置,然后死了又死)
能做好金融的人没有什么性格特征,因为你在任何一个赛道都能做好;但是成长为一个金融大鳄肯定是需要一点灵性;
胆大心细(性格)、会滚雪球(思维)、会撬杠杆(智力)、会交朋友(重点)……;
别进来是因为太多是镜中花水中月,你抓不住;普通人推荐去做研究员、quant啥的,高技术打工仔,虽然我一直不认为这两个工种是做金融行业的。一个是为金融提供服务,一个更多属于交易。交易算金融吗?好像二级市场的本质又是交易,但是quant的出现总让我感觉就像围棋世界里出现了AI;没有美感。
现在金融行业分类成为了太多板块儿,也有各自的工种;很少有那种一个人可以带动各种资源不停撬动各种需求的人了。有时候真想去上个世纪的华尔街走一圈……
是因为我喜欢那种感觉,靠谎言和真实,不停游离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賺钱只是附带,把事情搞大才是我快感的来源
没想到收藏比赞多,默默提示一下想入行的小伙伴们。尽量不要选择券商,实在是券商这个群体太过low了,而且小券商以后活不下来是肯定的。
券商营业部是性价比最低的金融选择,而且没有改革魄力,很多都是在搞传统那一套,搞新的也畏畏缩缩的。而且券商营业部根本不会培养你,只会白嫖你和压榨你。工作几年有资源了拿过去变现其实更好。
而且随着中国以后越来越开放,出海上市必定成为主流;出于品牌效应和安全考虑零售业务基本会被大券商包揽,中小券商基本全死。
我们国家很多金融企业是靠着国有和垄断市场来发展的,并没有太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如果名校生毕业我推荐各位出国去学习一些真东西,能去华尔街是最好的。
vc/pe/fa,这个水太深了;不知道怎么去解释,反正活下来的不一定是有本事的,可能只是有关系。马太效应在金融行业尤为明显,应届生去vc/pe/fa我个人不是特别的推荐。很简单,大部分投资机构过于追求学历背书,大机构无可厚非,小机构也如此,基本都是老板一人带着一群萌新打怪。而且投资行业跟专业和学历真没啥大关系。很多大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投资是个人思想深度的展现以及团体资源能力的整合,你一个应届生,去一些小投资机构。说不定里面的人还不如你,流水线投资听过吗?行业报告——分析——尽调等等下来,基本都是失败的。因为很多人其实根本不具备投资能力,我说得简单点就这样。
跑远了,其实我个人对学历和行业是放得很松的;因为出社会过后,你就会明白规则的首要功能是维稳。其实人和人差距真的不大,真的,真心的。你让一个外卖小哥认线的不一定赢,小哥也不一定输。反而在一些底层细节矛盾上,小哥认知说不定更深刻。但是也没啥意义,各个的利益不同。
有点绕,自己理解下;当你能接受别人和你不平等,内心又明白自己和他是平等的时候。说明你对人生是看了半个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