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新闻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至今已十年。十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IM体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移动支付、数字信贷业务迅速发展,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普惠金融事业勾画出全面、精准、多元、稳健的蓝图与路径。
《实施意见》清晰阐释了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的全面内涵,即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金融配套机制更加完善。其中既强调基础设施,又指明经营主体、乡村振兴、民生服务三大重点领域,并囊括了金融消保、风险防控、配套机制等必备要素,尤其突出加强党的领导,凸显金融的人民性,统筹了安全与发展问题。
小微经营主体、乡村振兴、民生基础服务是普惠金融的三大供给领域,《实施意见》对此做出了精准施策。
《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尤其在科技创新、制造业、流通领域、外贸领域加大支持力度,这无疑是一份无比精准的信贷投放地图。《实施意见》也强调“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要保障粮食领域信贷、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加大重点帮扶县的金融支持、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信贷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此外,普惠金融要加强对创业、助学等领域的信贷服务,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提升服务便利性,制定适老化、无障碍金融服务、生僻字等金融标准。
普惠金融不仅是信贷投放,供给主体也不仅是商业银行,而应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普惠金融市场体系,《实施意见》对此做了明确阐释。除普惠信贷外,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作为两大章节独立成文,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多元化格局。
保险要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IM体育农业保险要进一步“扩面、增品、提标”,面向老年人、市民、新市民、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等群体的普惠型人身保险要加大发展,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产品、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保险产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资本市场要更好发挥直接融资价值,为普惠型经营类主体、涉农主体提供更灵活长效的资金支持,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农业。这将显著补齐仅靠间接融资的短板,共同构建起“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普惠融资体系。
此外,《实施意见》也提到健全多层次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除继续引导银行机构坚守定位、良性竞争,推动银行机构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外,特别强调了要发挥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担保机构、金融租赁及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典当行等其他类型金融组织的比较优势。
普惠金融过去十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风险,数字化广泛应用于金融场景带来监管难度加大,用户数据及网络安全风险初显,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出现公司治理及资产质量等风险问题。《实施意见》对此做出了准确判断、稳健指导,要求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素养提升和消费者保护、提升普惠金融法治水平、加强政策引导和治理协同。
笔者认为其中三点意见对保障普惠金融稳健、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一是将数字普惠金融全面纳入监管,坚持数字化业务发展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这明确了普惠金融的监管边界和监管原则。二是完善中小银行治理机制并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化险,这将加快存量风险出清速度,并通过治理改革从根本上化解中小银行风险隐患。三是强化金融素养提升和消费者保护,将多部门协同提升公众金融素养纳入普惠金融消保的范畴,从供需双方共同探索金融消保破局之道。
综上,《实施意见》的发布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持续发展普惠金融的坚定决心、精准指引和务实要求。相信在各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协同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