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新闻

IM体育官方大咖谈经济|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专家共话现实路径

2023-12-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2月15日,在“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未来——2023川渝金融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专精特新调研启动仪式”上,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蒋永穆,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普益标准首席经济学家王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博士李贤彬等专家学者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眺望2024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程实现思考”等议题展开主题演讲。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金融业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列“高速列车”如何加速前行?如何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让其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生力军?这一系列问题专家学者们在演讲中给出了回答。

IM体育官方大咖谈经济|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专家共话现实路径

IM体育官方大咖谈经济|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专家共话现实路径(图2)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蒋永穆带来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的主题演讲,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行了深度解读。蒋永穆指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将助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动能难题、协调难题、绿色难题、民生难题、开放难题、安全难题。同时,对于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现实路径,蒋永穆也提出了建议。

  蒋永穆指出,建设金融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基本前提。联系我国发展实际,金融推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以金融强国建设作为前提支撑。

  蒋永穆认为,我国已经具备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条件。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经夯实了建设金融强国的物质基础,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金融强国之路,增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领导力量。

  “经济实力的不断飞跃离不开金融的坚强支撑。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到如今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金融市场逐步成熟,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不断增长。”蒋永穆指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金融占GDP比重达到8.69%,十年间提升1.73个百分点;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容,金融机构总资产十年间翻了三番,IM体育平台达到449.21万亿元,IM体育平台我国已经具备了由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坚实物质根基。

  具体来看,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助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动能难题。以我国“三新”经济为例,虽然近年来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长较快,“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由2018年的16.1%提升到2022年的17.36%,但是从绝对值来看,“三新”经济的总体规模仍然偏低,尚需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新”经济要发展,金融业提供资本要素的支撑至关重要。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助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协调难题。当前,金融支撑实体经济的效能还不够高,为实体经济让利的空间还很大。2022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8%,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比重4.8%的水平,也高于欧盟成员国平均比重3.8%的水平。因此,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提升。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助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难题。绿色金融的提出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有利于坚持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加保护。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助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民生难题。近年来,我国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但是在解决绝对贫困以后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人们需要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必须坚持将金融市场作为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持续壮大养老金融和普惠金融,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适配性,为高质量发展擦亮人民底色。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助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开放难题。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是这些逆全球化的现象,改变不了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仍然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金融手段,尤其是数字金融的发展,协力推进跨境金融发展进程,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而为开放难题的破解打下基础。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助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难题。国家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而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加强金融强国建设,严防消减国际金融市场的输入性风险,防范化解国内金融市场的系统性,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就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现实路径面向新发展阶段,该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首先要完善金融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其次要加强金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金融工作专业科学化及规范高效化水平,实现各层金融力量协同共进,确保党中央的金融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蒋永穆认为,我国已经具备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条件。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经夯实了建设金融强国的物质基础,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金融强国之路,增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领导力量。

  “经济实力的不断飞跃离不开金融的坚强支撑。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到如今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金融市场逐步成熟,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不断增长。”蒋永穆指出。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我们要形成支持解决科技“卡脖子”难题的金融体制机制、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绿色金融体系、营造具有高度适应性与市场竞争力的普惠金融环境IM体育官方、实现多元化与智能化的养老金融系统、打造高效运作的数字经济金融体系。

  三是统筹金融发展与安全。要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通过“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以及加强对外汇市场宏观管理”来应对我国可能面临的三大金融系统性风险。只有统筹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切实加强金融全过程统筹监管,有效避免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才能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服务,进一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IM体育官方大咖谈经济|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专家共话现实路径(图3)

  展望2024年,王鹏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2024年及更长一段时期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可以总结为“五篇文章、四个供给、三大关系”。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十三项具体要求中,王鹏认为有两个关键词非常值得关注:一个是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金融高质量发展”,一个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王鹏看来,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分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这六大内涵对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金融业在优化经济结构、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五个重要发力点。

  在科技金融方面,王鹏结合“科技金融+金融改革”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解读。王鹏告诉记者:“除了科技创新外,还有管理方式的创新,也就是结构性改革。因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对应着经济学里面的概念——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以及各类生产要素之间组织方式的更为合理化带来的效率提高。这种生产要素的组织方式带来效率提升。”

  对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王鹏提出了货币供给、市场供给、机构供给、监管供给四个角度。在货币供给中,王鹏认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在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中,是对旧动能的“破”与对新动能的“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并将其作为明年政策总基调,其内涵在于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王鹏举了一个例子,“近年来,汽车行业取得突破,改善了出口结构;同时,自主品牌也大幅反超合资品牌。但另一个支柱产业——房地产,陷入了深度超调。这就是典型的一个新动能和一个旧动能,趋势明显形成差异。从体量来看,2022年汽车行业的增加值为7874亿元,房地产行业的增加值是7.4万亿元,差异非常明显。”

  从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来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王鹏认为这体现出我国对统筹国内外大局的整体考量。当前阶段,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导致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加大,人民币汇率面临阶段性贬值压力。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更加强调统筹安全和发展,既要持续巩固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又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对于财政和货币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王鹏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在保证总量充裕的前提下,货币政策更多地发挥着精准滴灌、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作用,托底经济及改善预期更多靠财政政策。”

IM体育官方大咖谈经济|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专家共话现实路径(图4)

  今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2023年川渝金融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专精特新调研启动仪式上,曾担任十年公募基金公司产品总监、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博士李贤彬认为,金融一定要做到价值创造,价值突破,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书写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一定要把握好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主没有把握好三个维度,即科技创新节点、承载主体、金融资源的时间尺度。”李贤彬如是表示。

  梳理科技创新节点,应理顺从理论研究、技术探索、概念设计、样品设计、中试放大、产品化、市场化到产业化的递进迭代关系。承载主体方面,李贤彬指出,基础理论、原创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商业企业,而是从国防军工单位、国有科研院所、大学研究院所、民间研究机构到企业研究机构的梯度接力攻关。

  “第三个维度就是钱不要用错了。很多技术先要从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技术专项、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入手,最后才有注册资本金,拿到天使投资、拿到风险投资,省上的产业引导基金,才能往下走。科技创新一定要抓住这个尺度,不能错配。”李贤彬举例称:“比如企业家有两千万注册资本金,却先花了一千五百万买土地、修厂房,结果到采购研发阶段就没有钱了,所以一定要让资金精准滴灌。”

  “金融理论研究者一定要研究绿色金融的价值捕获在哪里,这样才可以降低绿色企业贷款后的风险,从而实现低成本的长期贷款。这就是未来我们要研究的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李贤彬建议,应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既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支持,也不能忽略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金融需求,全面推进绿色金融与基建、普惠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在李贤彬看来,书写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深刻把握“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内容之一的经济学内涵。转变当前普惠金融靠情怀、硬指标要求、象征性补贴等非市场化手段推动的不利现状,通过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贫困人群的经济脆弱性,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区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更加包容的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反过来拉动参与普惠金融的经营主体获得高质量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聚焦薄弱环节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奋力打造普惠金融标杆银行;努力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金融消费者保护更加健全、风险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配套机制更加完善”的发展目标;深化数字普惠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覆盖面和金融可得性。

  在个人养老金试点推出将满一周年之际,养老金融被列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其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被推至新的高度。那么,该如何写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李贤彬认为,应引导个人建立多支柱养老资金筹措体系,健全从强制性社保、自愿性个人养老金、自主养老储蓄到财产性资产养老的多频谱规划,鼓励更多、更专业的金融机构投身养老金融理论研究、产品研发、风险控制等全链条业务的拓展。

  “养老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养老金融不一定是养老保险公司的事,其他机构都应该参与养老金融的产品设计和研发。”李贤彬认为,在实际操作中,聚焦现实需求是关键,要加强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丰富养老产品供给;全面布局养老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深入推进养老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协同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李贤彬认为,要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迭代跃升的时代大背景下规划设计数字金融的发展战略,深入研究数据要素与土地、人力、技术、资本等生产力传统四要素的叠加、倍增、融合效应。剖析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进程中的价值释放、价值创造与价值捕获原理,系统建构数据要素市场中的金融架构,为区域高纬度跃迁提供支撑。

  “德阳市走在全国前列,他们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已经入选国家相关案例。数据有几大流程,如获取、治理、确权、登记、交易、分配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理论问题和工程学问题。”李贤彬透露,四川省社科院金融所团队在近期已承接知识产权相关项目。

  对于如何推进数字金融,李贤彬给出的方案是:聚焦效能和安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深化科技、数据、业务“煲汤式”融合,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广泛融入数字经济;促进金融服务与数字化生产、生活方式的无缝对接,大力开展数字人民币的推行工作;加快数业融合、技业融合,提供数字化供给和生态化链接能力。

  “总之,这五篇文章是递进的。”李贤彬说:“要以普惠金融为手段,做宽做稳经济社会的基座;以绿色金融为指引,做实做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把发展空间打开;以养老金融为抓手,做牢做固代际传承与永续发展的基石;以科技金融为引擎,做强做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以数字金融为引信,点燃区域经济社会在更高水平发展的火焰。”

搜索